研究与试验发展(R&D)年增0.2% 宁波创新赶超如何扬蹄飞奔

2019-02-22 09:39 来源:中国宁波网

图为永新光学全自动制造车间。(金鹭 李舟容 摄)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是创新成果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地区、城市创新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

  2018年全市R&D投入强度为2.6%,较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超过27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宁波的研发投入比重稳步提升,使得宁波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和融合,高技术、高附加值含量的行业、企业成为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跟厦门、武汉、杭州、合肥、南京等同类城市相比,宁波的R&D仍处于较低水平。”市科技信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刚刚结束的市两会明确,2019年我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将超过2.8%。

  小小的0.2%之增,含金量十足,也是宁波持续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之源。这一增量究竟从何而来?宁波应如何找准发力点,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补课”力度?

  “没有水分”的R&D

  R&D经费,被称作最没有“水分”的自主创新投入。

  在统计上,宁波与世界各地区一样,按照“经费跟着项目走”的国际规定。这意味着,项目中的各项经费,包括科研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管理费等都将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M)的统一标准严格把控,将创新活动以外的“支出水分”充分榨尽。

  “有项目立项,才有R&D经费投入。对于宁波新引进的大院大所而言,初期的建造大楼、购买设备、人才招募、后勤人员劳务费等方面的支出,均不包含在R&D经费投入中。只有当院所吸引到科研项目,真正启动研发活动,R&D经费投入计算才算正式开始。”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也是为什么R&D始终是个“小数据”的原因。

  尽管R&D“小”,但浓缩的都是精华。我市去年有超过270亿元直接用于自主创新活动,总量在2012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近年来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2.5%,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稳步提升。“2018年,宁波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的新高度,是在GDP增长7%的基础上实现的,在分母较高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的高增长,说明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开始加速。”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宁波在R&D经费结构上充分体现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近95%经费由企业投入。中小型规上企业占七成以上,是拉动R&D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相较于科研机构和高校,企业的研发投入“含金量”更高,科研项目更贴合市场,科技成果转化率更高。

  然而,我市研发经费投入与先进城市还有差距。据市科技信息研究院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宁波R&D投入强度与杭州相比差0.7个百分点。同类城市中,R&D投入强度超过3%的还有厦门、武汉、合肥等。

  R&D为何营养不良

  全市R&D投入强度达到2.6%,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通过重大专项撬动、研发后补助等途径,去年,全市企业科研经费投入显著提升,尤其是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增长了20%。”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然而,R&D经费投入增长背后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不可忽视。

  “我市产业结构总体偏重,传统产业占比较高,面临着研发投入产业结构失衡、增长后劲不足等问题。”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有关专家表示。传统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创新投入效率边际递减,产业研发投入将趋于平稳甚至降低。目前,我市超70%的传统产业研发投入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普遍呈现出“天花板”现象。

  尽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已经居全省第一位,但我市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占比仍然较低。我市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比约为8:2,而深圳为1:9、杭州为5:5。

  从研发投入主体的体量来看,宁波还欠缺高成长性研发投入大户。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平均每家企业研发投入仅为600万元,远低于深圳4000万元、杭州1200万元,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仅吉利汽车一家,缺乏像华为、阿里巴巴、海尔等这样的研发投入大户。

  此外,我市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投入占比在5%左右,与西安、厦门、武汉等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丰富的城市相比,存在“先天不足”……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宁波还处于转折时期,不平衡的矛盾暴露出来,最大的短板是动能变革。我市应紧扣‘科技争投’目标,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培育更多的新动能、新产业,使我市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让创新驱动真正进入价值链中高端。”该专家表示。

  0.2%从哪里来

  要实现2.8%的R&D研发投入强度新目标,光靠砸钱是办不成的。“要进一步规划好行动方案,答好‘谁来投入?钱从哪来?钱投到哪里去?钱怎么投?’四大核心问题。”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企业仍是创新投入的“主力军”。瞄准重点发展领域,宁波应积极“抓大头”,引进、培育如华为、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高成长性研发投入“超级大户”。此外,我市要进一步壮大科研投入企业队伍。针对全市近4000家无研发投入企业,今年要全面开展“研发清零”行动,将研发投入与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建立企业研发载体、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等挂钩,倒逼企业加入创新步伐。在大力引进大院大所的同时,提高高校的科研竞争力,提高围绕中心“抢项目”的意识,积极申报国家创新项目,争取相关经费。

  钱从哪来?从民间资本角度来说,资本市场是体量最大、民间参与度最高的融资渠道。近日创板的推出,为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带来了福音。宁波应尽快建立相关企业名录,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企业进行培育,鼓励创新型企业融入资本市场,吸引资金流向创新项目。从政府角度来说,宁波还要树立长远眼光,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投资未来产业,营造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敢于承担失败风险。

  钱投到哪里去?不仅要找准5G、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适合宁波发展的新兴产业,也要通过破解“卡脖子”问题,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工作。

  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我市已崛起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下一步应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战略性创新产品,培育一批高水平、高投入的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

  钱怎么投?政府要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将资金杠杆效应发挥到最大。

  面向前沿科技,宁波也应加快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百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计划等,探索实行龙头骨干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以高强度研发投入催生研发大户。

  记者 金鹭 通讯员 王虎羽

责任编辑:陈慧慧

分享到

创业集市

浏览更多

创业园区

浏览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90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1]0053-008号

浙ICP备1104008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677号

研究与试验发展(R&D)年增0.2% 宁波创新赶超如何扬蹄飞奔

中国宁波网 责任编辑:陈慧慧 2019/02/22

图为永新光学全自动制造车间。(金鹭 李舟容 摄)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是创新成果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地区、城市创新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

  2018年全市R&D投入强度为2.6%,较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超过27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宁波的研发投入比重稳步提升,使得宁波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和融合,高技术、高附加值含量的行业、企业成为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跟厦门、武汉、杭州、合肥、南京等同类城市相比,宁波的R&D仍处于较低水平。”市科技信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刚刚结束的市两会明确,2019年我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将超过2.8%。

  小小的0.2%之增,含金量十足,也是宁波持续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之源。这一增量究竟从何而来?宁波应如何找准发力点,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补课”力度?

  “没有水分”的R&D

  R&D经费,被称作最没有“水分”的自主创新投入。

  在统计上,宁波与世界各地区一样,按照“经费跟着项目走”的国际规定。这意味着,项目中的各项经费,包括科研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管理费等都将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M)的统一标准严格把控,将创新活动以外的“支出水分”充分榨尽。

  “有项目立项,才有R&D经费投入。对于宁波新引进的大院大所而言,初期的建造大楼、购买设备、人才招募、后勤人员劳务费等方面的支出,均不包含在R&D经费投入中。只有当院所吸引到科研项目,真正启动研发活动,R&D经费投入计算才算正式开始。”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也是为什么R&D始终是个“小数据”的原因。

  尽管R&D“小”,但浓缩的都是精华。我市去年有超过270亿元直接用于自主创新活动,总量在2012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近年来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2.5%,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稳步提升。“2018年,宁波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的新高度,是在GDP增长7%的基础上实现的,在分母较高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的高增长,说明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开始加速。”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宁波在R&D经费结构上充分体现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近95%经费由企业投入。中小型规上企业占七成以上,是拉动R&D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相较于科研机构和高校,企业的研发投入“含金量”更高,科研项目更贴合市场,科技成果转化率更高。

  然而,我市研发经费投入与先进城市还有差距。据市科技信息研究院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宁波R&D投入强度与杭州相比差0.7个百分点。同类城市中,R&D投入强度超过3%的还有厦门、武汉、合肥等。

  R&D为何营养不良

  全市R&D投入强度达到2.6%,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通过重大专项撬动、研发后补助等途径,去年,全市企业科研经费投入显著提升,尤其是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增长了20%。”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然而,R&D经费投入增长背后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不可忽视。

  “我市产业结构总体偏重,传统产业占比较高,面临着研发投入产业结构失衡、增长后劲不足等问题。”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有关专家表示。传统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创新投入效率边际递减,产业研发投入将趋于平稳甚至降低。目前,我市超70%的传统产业研发投入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普遍呈现出“天花板”现象。

  尽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已经居全省第一位,但我市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占比仍然较低。我市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比约为8:2,而深圳为1:9、杭州为5:5。

  从研发投入主体的体量来看,宁波还欠缺高成长性研发投入大户。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平均每家企业研发投入仅为600万元,远低于深圳4000万元、杭州1200万元,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仅吉利汽车一家,缺乏像华为、阿里巴巴、海尔等这样的研发投入大户。

  此外,我市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投入占比在5%左右,与西安、厦门、武汉等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丰富的城市相比,存在“先天不足”……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宁波还处于转折时期,不平衡的矛盾暴露出来,最大的短板是动能变革。我市应紧扣‘科技争投’目标,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培育更多的新动能、新产业,使我市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让创新驱动真正进入价值链中高端。”该专家表示。

  0.2%从哪里来

  要实现2.8%的R&D研发投入强度新目标,光靠砸钱是办不成的。“要进一步规划好行动方案,答好‘谁来投入?钱从哪来?钱投到哪里去?钱怎么投?’四大核心问题。”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企业仍是创新投入的“主力军”。瞄准重点发展领域,宁波应积极“抓大头”,引进、培育如华为、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高成长性研发投入“超级大户”。此外,我市要进一步壮大科研投入企业队伍。针对全市近4000家无研发投入企业,今年要全面开展“研发清零”行动,将研发投入与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建立企业研发载体、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等挂钩,倒逼企业加入创新步伐。在大力引进大院大所的同时,提高高校的科研竞争力,提高围绕中心“抢项目”的意识,积极申报国家创新项目,争取相关经费。

  钱从哪来?从民间资本角度来说,资本市场是体量最大、民间参与度最高的融资渠道。近日创板的推出,为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带来了福音。宁波应尽快建立相关企业名录,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企业进行培育,鼓励创新型企业融入资本市场,吸引资金流向创新项目。从政府角度来说,宁波还要树立长远眼光,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投资未来产业,营造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敢于承担失败风险。

  钱投到哪里去?不仅要找准5G、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适合宁波发展的新兴产业,也要通过破解“卡脖子”问题,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工作。

  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我市已崛起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下一步应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战略性创新产品,培育一批高水平、高投入的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

  钱怎么投?政府要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将资金杠杆效应发挥到最大。

  面向前沿科技,宁波也应加快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百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计划等,探索实行龙头骨干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以高强度研发投入催生研发大户。

  记者 金鹭 通讯员 王虎羽

  可爱的创业者,如果你或你的朋友的项目希望被云涌报道,请狠戳【这里】

云涌手机微页面

宣传合作请戳

园区宣传套餐 | 企业宣传套餐

云涌 创新创业媒体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