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都市圈扩张潜力报告发布 宁波排名潜力型第一

2020-05-28 09:46 来源:甬上

  这些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相继上升成为国家战略,我国新一轮城市化也在不断升级,以都市圈建设为代表的区域化协同发展正在加速推进。  

  作为长三角南翼重要一极,早在4年前,“宁波都市圈”就被写入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时隔4年,宁波都市圈建设发展得怎么样了?

  5月25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华夏幸福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都市圈扩张潜力报告》,从经济扩张、产业扩张、公共服务均等化、人口扩张和交通便利等5个维度,对全国30个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得分情况分为“成熟型、扩张型、潜力型、培育型”4个梯度。

  其中,成熟型由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领衔;扩张型涵盖了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郑州、长沙、重庆、西安这八座“新一线”省会城市;宁波则位居11座潜力型都市圈中心城市之首。

  那么,宁波都市圈的潜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和其他城市比,有哪些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呢?

  01  

  核心城市的硬实力,是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做大做强都市圈的基础。

  根据报告,宁波在“经济扩张”这一维度的表现,超过了天津、南昌、福州、厦门、青岛、合肥、昆明等同类都市圈核心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潜力股”。

  2019年,宁波市GDP达到11985亿元,跃居全国第12位,与其在报告中的排名旗鼓相当。同时,宁波的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额、居民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甚至不输于部分扩张型都市圈的中心城市。

  同时,宁波在制造业和外贸领域的实力有目共睹。目前,全市共拥3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居全国各城市之首;2019年的外贸出口额也取得了全国第五的优秀成绩。这与以数字经济见长的杭州相比,形成鲜明的互补。

  因此,报告指出,“实体经济雄厚是宁波的优势所在。依托全球第一大港所形成的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港口业优势,宁波都市圈成为潜力型圈层中实力最强的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也凭借产业基础,吸引了不少人才“用脚投票”。2019年,宁波的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首位,新增常驻人口达34万人,就是对这座城市发展前景最好的注脚。

  另据百度迁徙大数据平台,今年五一期间,台州和舟山都把宁波列入了迁入来源地、迁出目的地的TOP2,从侧面也反映出,这两座城市在宁波商务、旅游、工作、探亲的频繁互动,可见宁波都市圈已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

  02  

  然而,光从经济层面看,要想跻身全国都市圈第二方队,宁波的城市能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报告中“产业扩张”的二级指标里,宁波的第三产业GDP占比、中国500强企业数、上市公司市值、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的表现,都存在一定的短板:

  2019年,宁波的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80亿元,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为49.1%。尽管这是宁波取得的最好成绩,但在全国GDP万亿俱乐部成员中,宁波也是第三产业GDP占比低于50%的两个城市之一,另一个是佛山。

  这充分体现了宁波作为制造业大市的底色,但也反映在面临新旧动能转化的当下,现代服务业的集聚稍显不足。

  截至2019年,宁波拥有80家A股上市公司,但2019年仅有4家进入中国上市企业市值500强榜单,而兄弟城市杭州却有16家榜上有名;尽管宁波有不少低调务实的制造企业愿意在研发上下功夫,但2019年宁波R&D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2.8%,而上海的这一数据高达4%。

  究其原因,这一方面与宁波缺乏科研机构有关,和高校云集的武汉、南京相比少了几分产学研结合、科研成果转化的先天优势;另一方面,这或许折射出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宁波,亟需培育龙头企业、发展总部经济的现状——

  就拿阿里、华为等巨头来说,一年上千亿级的研发投入力度,很可能抵得上宁波市成千上万家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总和。若是宁波在这方面奋起直追,或将发挥更大的规模效益。

  为此,报告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今后宁波需加大引进海内外人才、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增强城市能级和辐射能力。”

  好在,宁波已经开始积极谋划。近日,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正式落子,标志着宁波拥有了第69家产业技术研究院;而剑指“长三角重要科创策源地”的甬江科创大走廊,也为宁波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高地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大走廊空间规划示意图

  03

  除了经济实力和产业张力外,报告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交通便利”,同样是两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前者包含了医疗和教育两大板块,而后者则涵盖了轨道、公路、航空运输三个层面。

  目前,宁波共拥有8家三甲医院和8所本科高校,数量和规模在“新一线”城市中均不占优势。不过,今年以来,无论是引进世界知名的医疗保健公司——德国费森尤斯集团投资设立赫利奥斯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还是对接大院大所落地生根,都释放了积极的信号。

  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方面,宁波更是不断抛出“大动作”,根据规划,宁波将在旅游、教育、医疗等方面与舟山和台州密切合作,资源共享。比如,打造东海特色邮轮航线、共建镇海中学台州分校等等,尤其是近期热议的“舟山户籍同城待遇”,更标志着甬舟一体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在交通方面,宁波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据最近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百度地图慧眼发布的交通监测报告,宁波地区的平均通勤距离是6.6公里,在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中仅高于拉萨、呼和浩特,可见居民的上下班之路有更大的“幸福感”,对吸引周边城市人才工作生活而言是一件加分项。

  不过,目前宁波全市轨道运营里程尚不足100公里,全线网日均量约60万人次。从轨道站点1公里覆盖范围的通勤人数比重来看,宁波目前的占比仅为12%,对比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说明无论是地铁站与通勤点“最后一公里”的打通,还是部分站点附近的城市建设配套,仍需要不断完善。

  而更能体现宁波作为都市圈核心地位的,当属公路、铁路、航空等城际交通枢纽的布局。随着通苏嘉甬、甬舟铁路、沿海高铁以及杭甬智慧公路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宁波融入杭州、上海1小时乃至半小时交通圈也将指日可待。上个月,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完成海上钻探,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带来了舟山融入宁波30分钟通勤圈的想象。

  另外,从航空枢纽来看,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已于2019年底启用,未来的国际航班数量以及空港物流的枢纽性都将得到质的飞越。对于宁波都市圈范围的居民来说,搭乘宁波机场的航班赴周边国家出差旅行,势必成为首选。

  “中国的城市化率有望到在2030年升至75%左右,这意味着几大城市群,会慢慢成为平均人口接近1.2亿的超级都市圈。而我们最为看好的就是长三角。它的一体化规划走在全国城市群的前列,更有着航运业、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的良好基础。”摩根斯坦利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郉自强日前在一场连线宁波的直播中这样表示。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更是对宁波充满了期待,他甚至提出,未来是否可以在长三角中间发展“南三角”,构建上海、杭州、宁波三座城市的都市圈?这样一来,宁波在承接上海、杭州的新兴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高端人才、科研力量等溢出效应方面将大有可为!宁波晚报 记者 严瑾

责任编辑:陈慧慧

分享到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90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1]0053-008号

浙ICP备1104008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677号

2020中国都市圈扩张潜力报告发布 宁波排名潜力型第一

甬上 责任编辑:陈慧慧 2020/05/28

  这些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相继上升成为国家战略,我国新一轮城市化也在不断升级,以都市圈建设为代表的区域化协同发展正在加速推进。  

  作为长三角南翼重要一极,早在4年前,“宁波都市圈”就被写入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时隔4年,宁波都市圈建设发展得怎么样了?

  5月25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华夏幸福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都市圈扩张潜力报告》,从经济扩张、产业扩张、公共服务均等化、人口扩张和交通便利等5个维度,对全国30个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得分情况分为“成熟型、扩张型、潜力型、培育型”4个梯度。

  其中,成熟型由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领衔;扩张型涵盖了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郑州、长沙、重庆、西安这八座“新一线”省会城市;宁波则位居11座潜力型都市圈中心城市之首。

  那么,宁波都市圈的潜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和其他城市比,有哪些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呢?

  01  

  核心城市的硬实力,是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做大做强都市圈的基础。

  根据报告,宁波在“经济扩张”这一维度的表现,超过了天津、南昌、福州、厦门、青岛、合肥、昆明等同类都市圈核心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潜力股”。

  2019年,宁波市GDP达到11985亿元,跃居全国第12位,与其在报告中的排名旗鼓相当。同时,宁波的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额、居民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甚至不输于部分扩张型都市圈的中心城市。

  同时,宁波在制造业和外贸领域的实力有目共睹。目前,全市共拥3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居全国各城市之首;2019年的外贸出口额也取得了全国第五的优秀成绩。这与以数字经济见长的杭州相比,形成鲜明的互补。

  因此,报告指出,“实体经济雄厚是宁波的优势所在。依托全球第一大港所形成的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港口业优势,宁波都市圈成为潜力型圈层中实力最强的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也凭借产业基础,吸引了不少人才“用脚投票”。2019年,宁波的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首位,新增常驻人口达34万人,就是对这座城市发展前景最好的注脚。

  另据百度迁徙大数据平台,今年五一期间,台州和舟山都把宁波列入了迁入来源地、迁出目的地的TOP2,从侧面也反映出,这两座城市在宁波商务、旅游、工作、探亲的频繁互动,可见宁波都市圈已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

  02  

  然而,光从经济层面看,要想跻身全国都市圈第二方队,宁波的城市能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报告中“产业扩张”的二级指标里,宁波的第三产业GDP占比、中国500强企业数、上市公司市值、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的表现,都存在一定的短板:

  2019年,宁波的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80亿元,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为49.1%。尽管这是宁波取得的最好成绩,但在全国GDP万亿俱乐部成员中,宁波也是第三产业GDP占比低于50%的两个城市之一,另一个是佛山。

  这充分体现了宁波作为制造业大市的底色,但也反映在面临新旧动能转化的当下,现代服务业的集聚稍显不足。

  截至2019年,宁波拥有80家A股上市公司,但2019年仅有4家进入中国上市企业市值500强榜单,而兄弟城市杭州却有16家榜上有名;尽管宁波有不少低调务实的制造企业愿意在研发上下功夫,但2019年宁波R&D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2.8%,而上海的这一数据高达4%。

  究其原因,这一方面与宁波缺乏科研机构有关,和高校云集的武汉、南京相比少了几分产学研结合、科研成果转化的先天优势;另一方面,这或许折射出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宁波,亟需培育龙头企业、发展总部经济的现状——

  就拿阿里、华为等巨头来说,一年上千亿级的研发投入力度,很可能抵得上宁波市成千上万家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总和。若是宁波在这方面奋起直追,或将发挥更大的规模效益。

  为此,报告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今后宁波需加大引进海内外人才、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增强城市能级和辐射能力。”

  好在,宁波已经开始积极谋划。近日,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正式落子,标志着宁波拥有了第69家产业技术研究院;而剑指“长三角重要科创策源地”的甬江科创大走廊,也为宁波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高地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大走廊空间规划示意图

  03

  除了经济实力和产业张力外,报告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交通便利”,同样是两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前者包含了医疗和教育两大板块,而后者则涵盖了轨道、公路、航空运输三个层面。

  目前,宁波共拥有8家三甲医院和8所本科高校,数量和规模在“新一线”城市中均不占优势。不过,今年以来,无论是引进世界知名的医疗保健公司——德国费森尤斯集团投资设立赫利奥斯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还是对接大院大所落地生根,都释放了积极的信号。

  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方面,宁波更是不断抛出“大动作”,根据规划,宁波将在旅游、教育、医疗等方面与舟山和台州密切合作,资源共享。比如,打造东海特色邮轮航线、共建镇海中学台州分校等等,尤其是近期热议的“舟山户籍同城待遇”,更标志着甬舟一体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在交通方面,宁波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据最近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百度地图慧眼发布的交通监测报告,宁波地区的平均通勤距离是6.6公里,在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中仅高于拉萨、呼和浩特,可见居民的上下班之路有更大的“幸福感”,对吸引周边城市人才工作生活而言是一件加分项。

  不过,目前宁波全市轨道运营里程尚不足100公里,全线网日均量约60万人次。从轨道站点1公里覆盖范围的通勤人数比重来看,宁波目前的占比仅为12%,对比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说明无论是地铁站与通勤点“最后一公里”的打通,还是部分站点附近的城市建设配套,仍需要不断完善。

  而更能体现宁波作为都市圈核心地位的,当属公路、铁路、航空等城际交通枢纽的布局。随着通苏嘉甬、甬舟铁路、沿海高铁以及杭甬智慧公路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宁波融入杭州、上海1小时乃至半小时交通圈也将指日可待。上个月,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完成海上钻探,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带来了舟山融入宁波30分钟通勤圈的想象。

  另外,从航空枢纽来看,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已于2019年底启用,未来的国际航班数量以及空港物流的枢纽性都将得到质的飞越。对于宁波都市圈范围的居民来说,搭乘宁波机场的航班赴周边国家出差旅行,势必成为首选。

  “中国的城市化率有望到在2030年升至75%左右,这意味着几大城市群,会慢慢成为平均人口接近1.2亿的超级都市圈。而我们最为看好的就是长三角。它的一体化规划走在全国城市群的前列,更有着航运业、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的良好基础。”摩根斯坦利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郉自强日前在一场连线宁波的直播中这样表示。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更是对宁波充满了期待,他甚至提出,未来是否可以在长三角中间发展“南三角”,构建上海、杭州、宁波三座城市的都市圈?这样一来,宁波在承接上海、杭州的新兴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高端人才、科研力量等溢出效应方面将大有可为!宁波晚报 记者 严瑾

  可爱的创业者,如果你或你的朋友的项目希望被云涌报道,请狠戳【这里】

云涌手机微页面

宣传合作请戳

园区宣传套餐 | 企业宣传套餐

云涌 创新创业媒体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