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打造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 各界人士为宁波支招

2020-07-10 09:05 来源:中国宁波网

均胜已实现“制造+服务”的转变。图为疫情期间,均胜普瑞第一时间研制了全自动口罩生产线。(殷聪 摄)

7月8日,以“新使命 新行动”为主题的宁波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交流沙龙举行。(徐能 曹百灵 摄)

  7月2日,宁波召开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部署会。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强调,要坚决扛起维护中国产业链安全的重大使命,政企同心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会上,发布了《宁波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行动计划(2020-2025)》,力争通过5年时间,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0家,形成若干条细分领域的标志性产业链,单项冠军企业对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40%,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

  宁波制造企业特别是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如何在做好主业的同时,按照行业标杆的要求提升完善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单项冠军?政府部门如何与企业同心,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条件?连日来,如何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成为全市热议的话题之一。

  特殊时点要有特别担当。作为宁波历史上首份开放周刊,我们第一时间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近日举办专题沙龙,邀请政府相关部门、企业、智库、中介机构和媒体代表参加,一起探讨宁波制造业的新使命,共话打造单项冠军之城新行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宁波作为“单项冠军之乡”,要把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打造成为一张城市“新名片”,与杭州一起唱好“双城记”。

  推动更多单项冠军“从幕后走向台前”

  今年以来,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但不少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却逆势快速发展,成为维护产业链安全的重要力量。

  “发展更稳”“效益更好”“创新更强”“结构更优”,市统计局综合统计处处长陈科用16个字高度归纳了宁波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特征。据他介绍,今年前5个月,39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各项指标均远远好于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据,不但在质的改善上优势明显,在量的增长上也遥遥领先。其中,39家企业产值同比增长8.9%,让业界看到了它们超强的韧性和实力。

  “然而,由于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往往扎根于细分市场,生产的大多数是工业中间品,行业内无人不知,行业外无人知晓。宁波仍然缺少像华为、海尔、美的这样的大品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标监督管理处处长李莉接过话茬说,宁波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应把“埋头做质量”与“放手打品牌”相结合,培育更多耳熟能详、有口皆碑的大品牌,推动更多单项冠军从幕后走向台前。

  事实上,近年来宁波制造业企业已越来越重视品牌建设。今年上半年,宁波市场主体共申请商标注册4.02万件,同比增长12.3%,申请量首次跃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达76.4%。“这是宁波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释放的积极信号。”李莉建议,宁波可在明确5年内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的同时,进一步打响宁波制造品牌,不断提升制造业单项冠军的“软”实力。

  与李莉的见解一致,经济日报宁波记者站站长郁进东认为,虽然缺乏超大规模的“航母”企业,也没有太多耳熟能详的品牌,宁波似乎在中国经济版图中“辨识度”不高。然而,宁波却拥有39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居全国各城市首位,成为中国制造不惧风雨的中坚力量。

  “低调务实是宁波人的特点,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宁波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应更加注重品牌的培育。”在郁进东看来,宁波应加大对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品牌培育力度,支持企业争创“品字标浙江制造”“浙江制造精品”等省级以上品牌。

  与此同时,通过强化区域品牌创建,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宁波特色的区域产业品牌集群。“不光要提升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品牌影响力,也要强化城市品牌与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联动宣传,实

  现城市和企业发展的共兴共荣。”郁进东说。

  今年上半年,全市先后有53家企业申请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反映出宁波品牌国际化发展步伐稳定而坚实。“作为重要的外向型城市,宁波外贸经济发达,出口名牌数量多,‘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位,‘浙江出口名牌’入选数占了全省四分之一强。”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王晓明律师认为,推进商标品牌国际化战略,也是宁波打响单项冠军品牌需要迈出的重要一步。

  王晓明表示,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出口转内销工作,宁波应引导外贸龙头企业向国内市场转型,培育一批内销名牌,“这些外贸龙头企业很多也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与以往单纯的出口相比,开拓内销市场更加注重品牌。”

  与会专家还建议,宁波可以在重点领域超前部署一批重大技术标准,鼓励单项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积极申请国际和国家发明专利,掌握市场竞争的话语权与主动权。

  培育单项冠军产业链提升“集团作战”能力

  当前,市场竞争已不再是企业与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集团作战”。宁波需要抓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机遇,推动产业集群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横向配套,加快形成区域分工有序、配套协作紧密、产业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

  在近日举行的专题沙龙上,与会代表认为宁波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需要加强重点产业链的补链与强链工作。

  长城战略咨询宁波分公司总经理江锡军列举了一组数据:宁波目前已有的30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企业,主要集中于关键基础件、高端装备、汽车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五大领域,分别拥有企业数量59家、47家、46家、41家和34家,占企业总数的73.7%。

  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企业的产业集聚性,凸显了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优势基础,也反映出宁波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这既是宁波的优势,也是宁波的短板。在308家培育库企业中,仍缺少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产业的身影。”他说,如何在国家引领性产业中有所突破,这是宁波今后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关键。

  江锡军认为,宁波应加快对软件及新兴服务业、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的培育,并加快对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文体用品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争取在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优势产业中涌现更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与此同时,宁波应鼓励大企业将自身打造成超级平台,使其成为联动上下游企业的纽带,逐渐形成分工有序、配套协作的紧密产业链条。

  作为参与《宁波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行动计划(2020-2025)》制定的重要成员,市经信局产业规划与政策处处长储昭节十分认可江锡军的观点。他说,当前宁波正根据“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对接浙江计划打造的12条重点产业链,全力打造10条以上强大、有韧性的重点产业链,进一步放大集群效应、规模效应,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据储昭节介绍,我市将建立重点产业链培育清单,围绕5G+、工业互联网、模具、伺服电机、减速器、高分子膜材料等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四基”产业和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编制发布《宁波市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项目目录》,打造特色产业链。

  与此同时,我市将全面分析产业链的断链、缺链环节,编制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目录,不断加强本地产业链龙头企业的配套企业库建设,实施龙头企业本地化配套计划,提升本地配套能力。此外,还将瞄准国内外行业头部企业和创新机构,建立产业链、创新链招商目录,开展精准招商。

  既要“小而精”更要“大而强”协同创新打造更多单项冠军

  “在我们业内有句名言,没有吨位就没有地位。”在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卫平眼中,规模是竞争力、话语权的重要支撑。宁波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既要“小而精”,也要“大而强”。

  近年来,金田大力引进国际顶尖装备,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项目,利用自动化设备和数字化手段,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智慧工厂。此前,金田又花重金聘请国际一流的咨询公司,帮助公司制定“十四五”发展战略。

  徐卫平说,在宁波有一批像金田一样的制造业单项冠军正从“小而精”向“大而强”转变。数据显示,在全市进入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的308家企业中,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的有76家、全球前三的有171家、全国第一的有205家。

  “这些企业完全有能力,有实力实现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的跃升。”徐卫平认为,宁波可以在引导企业主攻细分领域、向专精特新发展同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以核心产品多元化、核心技术产业化为重点,持续扩大产能规模,不断壮大企业发展实力。与此同时,宁波应以高成长、创新型、科技型、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为重点,建立分层分类、动态跟踪管理的企业梯队培育清单。

  “当前,产业发展呈现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新趋势,越来越需要突破区域、产业、行业的限制,开展紧密型的协同创新。”宁波智能制造协会执行会长郭志明认为,在引导单项冠军企业由大变强的同时,引导鼓励企业开展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智能制造融合集成创新,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的转型升级。以均胜电子为例,该企业通过10年7次海外并购,将德国普瑞、日本高田等企业收入囊中,不仅加快形成了全球化战略布局,更加快了业务的拓展,告别了原有单一的制造模式。

  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朱祥奎也认同郭志明的说法。他表示,作为一家深耕电池领域66年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银公司一直把产品与自主生产线的研发作为企业加快迈向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小小的电池中仍有部分原材料受制于人,高度依赖进口。目前,中银公司正在宁波寻找产业链、供应链“集团作战”的“战友”,以加快解决产业链部分环节“缺失”的问题。

  既要加强内部培育、合作,也需要加强外部招引。与会代表认为,宁波应围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积极招引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单项冠军企业集群。

  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也是宁波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的重点。与会代表表示,我市各级政府部门应在应用场景、政府采购等方面,为单项冠军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宁波日报记者易鹤结合采访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在“编制重大技术装备、软件、新材料等重大自主创新优质产品推荐目录,制定重点自主创新产品首购首用激励政策,积极推广重点自主创新产品”“支持国有投资项目业主单位和政府采购业主单位,优先采购列入重点产品目录的首台(套)装备、技术、软件服务”等方面有更多实质性举措。

责任编辑:陈慧慧

分享到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90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1]0053-008号

浙ICP备1104008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677号

合力打造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 各界人士为宁波支招

中国宁波网 责任编辑:陈慧慧 2020/07/10

均胜已实现“制造+服务”的转变。图为疫情期间,均胜普瑞第一时间研制了全自动口罩生产线。(殷聪 摄)

7月8日,以“新使命 新行动”为主题的宁波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交流沙龙举行。(徐能 曹百灵 摄)

  7月2日,宁波召开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部署会。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强调,要坚决扛起维护中国产业链安全的重大使命,政企同心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会上,发布了《宁波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行动计划(2020-2025)》,力争通过5年时间,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0家,形成若干条细分领域的标志性产业链,单项冠军企业对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40%,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

  宁波制造企业特别是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如何在做好主业的同时,按照行业标杆的要求提升完善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单项冠军?政府部门如何与企业同心,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条件?连日来,如何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成为全市热议的话题之一。

  特殊时点要有特别担当。作为宁波历史上首份开放周刊,我们第一时间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近日举办专题沙龙,邀请政府相关部门、企业、智库、中介机构和媒体代表参加,一起探讨宁波制造业的新使命,共话打造单项冠军之城新行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宁波作为“单项冠军之乡”,要把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打造成为一张城市“新名片”,与杭州一起唱好“双城记”。

  推动更多单项冠军“从幕后走向台前”

  今年以来,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但不少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却逆势快速发展,成为维护产业链安全的重要力量。

  “发展更稳”“效益更好”“创新更强”“结构更优”,市统计局综合统计处处长陈科用16个字高度归纳了宁波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特征。据他介绍,今年前5个月,39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各项指标均远远好于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据,不但在质的改善上优势明显,在量的增长上也遥遥领先。其中,39家企业产值同比增长8.9%,让业界看到了它们超强的韧性和实力。

  “然而,由于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往往扎根于细分市场,生产的大多数是工业中间品,行业内无人不知,行业外无人知晓。宁波仍然缺少像华为、海尔、美的这样的大品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标监督管理处处长李莉接过话茬说,宁波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应把“埋头做质量”与“放手打品牌”相结合,培育更多耳熟能详、有口皆碑的大品牌,推动更多单项冠军从幕后走向台前。

  事实上,近年来宁波制造业企业已越来越重视品牌建设。今年上半年,宁波市场主体共申请商标注册4.02万件,同比增长12.3%,申请量首次跃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达76.4%。“这是宁波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释放的积极信号。”李莉建议,宁波可在明确5年内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的同时,进一步打响宁波制造品牌,不断提升制造业单项冠军的“软”实力。

  与李莉的见解一致,经济日报宁波记者站站长郁进东认为,虽然缺乏超大规模的“航母”企业,也没有太多耳熟能详的品牌,宁波似乎在中国经济版图中“辨识度”不高。然而,宁波却拥有39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居全国各城市首位,成为中国制造不惧风雨的中坚力量。

  “低调务实是宁波人的特点,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宁波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应更加注重品牌的培育。”在郁进东看来,宁波应加大对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品牌培育力度,支持企业争创“品字标浙江制造”“浙江制造精品”等省级以上品牌。

  与此同时,通过强化区域品牌创建,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宁波特色的区域产业品牌集群。“不光要提升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品牌影响力,也要强化城市品牌与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联动宣传,实

  现城市和企业发展的共兴共荣。”郁进东说。

  今年上半年,全市先后有53家企业申请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反映出宁波品牌国际化发展步伐稳定而坚实。“作为重要的外向型城市,宁波外贸经济发达,出口名牌数量多,‘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位,‘浙江出口名牌’入选数占了全省四分之一强。”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王晓明律师认为,推进商标品牌国际化战略,也是宁波打响单项冠军品牌需要迈出的重要一步。

  王晓明表示,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出口转内销工作,宁波应引导外贸龙头企业向国内市场转型,培育一批内销名牌,“这些外贸龙头企业很多也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与以往单纯的出口相比,开拓内销市场更加注重品牌。”

  与会专家还建议,宁波可以在重点领域超前部署一批重大技术标准,鼓励单项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积极申请国际和国家发明专利,掌握市场竞争的话语权与主动权。

  培育单项冠军产业链提升“集团作战”能力

  当前,市场竞争已不再是企业与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集团作战”。宁波需要抓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机遇,推动产业集群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横向配套,加快形成区域分工有序、配套协作紧密、产业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

  在近日举行的专题沙龙上,与会代表认为宁波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需要加强重点产业链的补链与强链工作。

  长城战略咨询宁波分公司总经理江锡军列举了一组数据:宁波目前已有的30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企业,主要集中于关键基础件、高端装备、汽车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五大领域,分别拥有企业数量59家、47家、46家、41家和34家,占企业总数的73.7%。

  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企业的产业集聚性,凸显了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优势基础,也反映出宁波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这既是宁波的优势,也是宁波的短板。在308家培育库企业中,仍缺少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产业的身影。”他说,如何在国家引领性产业中有所突破,这是宁波今后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关键。

  江锡军认为,宁波应加快对软件及新兴服务业、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的培育,并加快对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文体用品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争取在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优势产业中涌现更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与此同时,宁波应鼓励大企业将自身打造成超级平台,使其成为联动上下游企业的纽带,逐渐形成分工有序、配套协作的紧密产业链条。

  作为参与《宁波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行动计划(2020-2025)》制定的重要成员,市经信局产业规划与政策处处长储昭节十分认可江锡军的观点。他说,当前宁波正根据“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对接浙江计划打造的12条重点产业链,全力打造10条以上强大、有韧性的重点产业链,进一步放大集群效应、规模效应,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据储昭节介绍,我市将建立重点产业链培育清单,围绕5G+、工业互联网、模具、伺服电机、减速器、高分子膜材料等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四基”产业和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编制发布《宁波市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项目目录》,打造特色产业链。

  与此同时,我市将全面分析产业链的断链、缺链环节,编制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目录,不断加强本地产业链龙头企业的配套企业库建设,实施龙头企业本地化配套计划,提升本地配套能力。此外,还将瞄准国内外行业头部企业和创新机构,建立产业链、创新链招商目录,开展精准招商。

  既要“小而精”更要“大而强”协同创新打造更多单项冠军

  “在我们业内有句名言,没有吨位就没有地位。”在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卫平眼中,规模是竞争力、话语权的重要支撑。宁波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既要“小而精”,也要“大而强”。

  近年来,金田大力引进国际顶尖装备,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项目,利用自动化设备和数字化手段,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智慧工厂。此前,金田又花重金聘请国际一流的咨询公司,帮助公司制定“十四五”发展战略。

  徐卫平说,在宁波有一批像金田一样的制造业单项冠军正从“小而精”向“大而强”转变。数据显示,在全市进入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的308家企业中,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的有76家、全球前三的有171家、全国第一的有205家。

  “这些企业完全有能力,有实力实现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的跃升。”徐卫平认为,宁波可以在引导企业主攻细分领域、向专精特新发展同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以核心产品多元化、核心技术产业化为重点,持续扩大产能规模,不断壮大企业发展实力。与此同时,宁波应以高成长、创新型、科技型、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为重点,建立分层分类、动态跟踪管理的企业梯队培育清单。

  “当前,产业发展呈现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新趋势,越来越需要突破区域、产业、行业的限制,开展紧密型的协同创新。”宁波智能制造协会执行会长郭志明认为,在引导单项冠军企业由大变强的同时,引导鼓励企业开展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智能制造融合集成创新,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的转型升级。以均胜电子为例,该企业通过10年7次海外并购,将德国普瑞、日本高田等企业收入囊中,不仅加快形成了全球化战略布局,更加快了业务的拓展,告别了原有单一的制造模式。

  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朱祥奎也认同郭志明的说法。他表示,作为一家深耕电池领域66年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银公司一直把产品与自主生产线的研发作为企业加快迈向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小小的电池中仍有部分原材料受制于人,高度依赖进口。目前,中银公司正在宁波寻找产业链、供应链“集团作战”的“战友”,以加快解决产业链部分环节“缺失”的问题。

  既要加强内部培育、合作,也需要加强外部招引。与会代表认为,宁波应围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积极招引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单项冠军企业集群。

  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也是宁波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的重点。与会代表表示,我市各级政府部门应在应用场景、政府采购等方面,为单项冠军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宁波日报记者易鹤结合采访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在“编制重大技术装备、软件、新材料等重大自主创新优质产品推荐目录,制定重点自主创新产品首购首用激励政策,积极推广重点自主创新产品”“支持国有投资项目业主单位和政府采购业主单位,优先采购列入重点产品目录的首台(套)装备、技术、软件服务”等方面有更多实质性举措。

  可爱的创业者,如果你或你的朋友的项目希望被云涌报道,请狠戳【这里】

云涌手机微页面

宣传合作请戳

园区宣传套餐 | 企业宣传套餐

云涌 创新创业媒体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