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家市级数字化车间调研:智能制造引领工业新时尚

2020-08-14 08:45 来源:中国宁波网

自动化、智能化改造让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殷聪 摄)

  73家纳入统计的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46.98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高出规上工业平均8.7个百分点。

  已竣工的5440个智能制造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63.7%,企业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1.7%。

  从生产线的自动化逐渐向车间数字化拓展,从车间数字化不断向智能工厂跃升,从生产制造数字化加快向设计研发、物流仓储、营销管理等全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跳动的数据彰显着智能制造给宁波工业带来的新变化。

  记者 殷聪

  工业企业迎来“智”潮

  在慈溪龙山,铝制不粘锅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10余家铝制不粘锅生产企业年产量超1亿只,平均每天有27万只铝制不粘锅在慈溪下线,产品远销欧洲、美洲、非洲等地。以慈溪龙山为主的宁波铝制不粘锅生产企业出口量全国第一,占全国出口量的50%以上。

  然而,由于一线员工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招工难一度成为当地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现在我们不愁订单,全厂1200名员工,一天就要生产10万只锅。但现在的年轻人不愿在车间干活,招不到人成了遏制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宁波喜尔美厨房用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铝制不粘锅生产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客户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

  意识到行业发展的痛点,“喜尔美”开始筹划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并相继投用了13条自动化生产线。如今,铝制不粘锅生产的打磨、抛光、拉伸、车底、车口、整平等6道工序均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每条线的员工从原先的48人减少为现在的12人,车间的生产环境也得以改善。“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后,企业的用工少了,产品合格率提升了,产值也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而明显增长。”该负责人说。

  不光是铝制不粘锅行业,随着宁波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不断推进,智能制造已在各个行业全面展开。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相继投入1000多万元对车间进行智能化改造,投入800多万元对加工中心进行数字化提升的宁波慈溪龙华汽配有限公司,成效立竿见影: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从150人减到17人,产值却实现了翻番。据测算,仅“机器换人”一项,企业一年可节约700万元。

  在文具行业,大量机器人和柔性输送线的应用,让得力文具实现多个货号共线生产,避免了专用机使用周期短、投资回收期长等问题,与传统的注塑加工方式相比,该生产线柔性度和自动化程度高,作业人员减少50%,产品生产周期压缩50%,不良率降低60%。

  在碱性电池行业,中银电池原本明亮嘈杂的车间,如今仅有设备本身的零星微光,伴随着轻微的声响,一节节碱性电池鱼跃而出。这里没有工人,一般不开灯,但每条生产线每分钟能生产500节碱性电池,生产速度比原来提高了25%。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已有7993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项目8815个,逐步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而越来越多的规下企业也已意识到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重要性,开始加入智能制造的改革“大军”。

  智能制造由“点”及“面”

  当你仍在惊叹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带来的巨大变化时,借助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已逐渐从生产制造的数字化,向设计研发、物流仓储、营销管理等全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在北仑,一场工业互联网掀起的“智”造风暴正“席卷”传统的模具生产企业。通过一块平板电脑、一套Neural-MOS工业操作系统、一块中控屏,企业管理人员就可以对生产进度、生产异常进行实时追踪,明确生产责任、生产进度……“尽管我们改造完成不到两个月,还处于磨合阶段,但企业生产效率已经至少提升了10%。”宁波臻至模具有限公司技术副总周金容坦言。

  在宁波恒奇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让该企业的生产、管理做到了极致。通过数字化系统,恒奇不但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透明化、有序化、数字化管理,更与供应链上下游实现了数据共享,供应商可以共享企业排产信息,客户可以随时查看生产进程,串联起上下游企业的“生态圈”。据该公司总经理沃海杰介绍,该系统上线半年内,企业生产模具从原先的320套猛增到了618套。在员工和设备数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去年,该企业交付的模具更是高达1200套,彻底完成了产能的飞跃。

  随着5G的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的模式正展现着无穷的爆发力。在爱柯迪,“5G+工业互联网”已能够直接跟前端7个工厂87个车间、2300台设备同时交互与控制,通过5G信号,在云端精准控制,满足不同车间个性化应用场景的需求。以往人工一个小时的工作量,在这个智慧工厂约15分钟就可以完成。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在鄞州,“5G+工业互联网”将开启雅戈尔智能制造的新模式。待明年云南瑞丽工厂投用后,该企业的三大生产基地将实现可展示、可预测、自适应,生产效率至少提升25%;在北仑,海天已于今年6月完成5G项目签约,力争今年10月打造5G+AR线上虚拟工厂、产品质检等场景,实现AI智能预警及维护……截至目前,宁波已有68个项目进入年度试点项目计划库,开启“5G+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智能制造将迎来全新的发展。

  智能制造正当其时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产业变革的加速融合,现在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可以说正当其时。”宁波海天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方杰坦言,不光是“5G+工业互联网”日渐成熟,随着机床存储空间的明显提升,机床目前可加载的软件种类也变得更为多样,丰富的软件不仅能控制机床完成更为复杂的指令,实现更为繁复的操作,企业也能实现更为精细化的管理。

  与此同时,国内软件及硬件(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价格的下浮,也为企业实现智能制造铺平了道路。宁波博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与信息中心总监李红松告诉记者,与10年前相比,现在市面上的工业机器人功能更加完善,其价格也已下降三分之一左右。以六轴机器人为例,现在裸机价仅是原先的一半。

  而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深入推进,国内工程服务公司通过不断实践操作,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既能开发工业软件和互联网应用系统,又熟悉细分行业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研发、制造、集成的工程服务公司已越来越多。

  今年3月,宁波在2017年“三年大改造”的基础上,启动新一轮智能化大改造三年行动。按照计划,我市将组织开展“百场千企”数字化赋能对接系列活动,强化平台服务推动和标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模具、家电、轴承、汽配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标杆,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智能制造应用新模式。

  “机遇无时不在,就看我们是否善于判断,能否抓住并利用。反应敏捷,就能掌握先机、步步领先;反应迟钝,就会错失良机,步步落后。”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是企业抢抓变革机遇,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最为合适的时期。

责任编辑:陈慧慧

分享到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90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1]0053-008号

浙ICP备1104008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677号

73家市级数字化车间调研:智能制造引领工业新时尚

中国宁波网 责任编辑:陈慧慧 2020/08/14

自动化、智能化改造让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殷聪 摄)

  73家纳入统计的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46.98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高出规上工业平均8.7个百分点。

  已竣工的5440个智能制造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63.7%,企业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1.7%。

  从生产线的自动化逐渐向车间数字化拓展,从车间数字化不断向智能工厂跃升,从生产制造数字化加快向设计研发、物流仓储、营销管理等全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跳动的数据彰显着智能制造给宁波工业带来的新变化。

  记者 殷聪

  工业企业迎来“智”潮

  在慈溪龙山,铝制不粘锅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10余家铝制不粘锅生产企业年产量超1亿只,平均每天有27万只铝制不粘锅在慈溪下线,产品远销欧洲、美洲、非洲等地。以慈溪龙山为主的宁波铝制不粘锅生产企业出口量全国第一,占全国出口量的50%以上。

  然而,由于一线员工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招工难一度成为当地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现在我们不愁订单,全厂1200名员工,一天就要生产10万只锅。但现在的年轻人不愿在车间干活,招不到人成了遏制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宁波喜尔美厨房用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铝制不粘锅生产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客户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

  意识到行业发展的痛点,“喜尔美”开始筹划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并相继投用了13条自动化生产线。如今,铝制不粘锅生产的打磨、抛光、拉伸、车底、车口、整平等6道工序均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每条线的员工从原先的48人减少为现在的12人,车间的生产环境也得以改善。“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后,企业的用工少了,产品合格率提升了,产值也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而明显增长。”该负责人说。

  不光是铝制不粘锅行业,随着宁波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不断推进,智能制造已在各个行业全面展开。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相继投入1000多万元对车间进行智能化改造,投入800多万元对加工中心进行数字化提升的宁波慈溪龙华汽配有限公司,成效立竿见影: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从150人减到17人,产值却实现了翻番。据测算,仅“机器换人”一项,企业一年可节约700万元。

  在文具行业,大量机器人和柔性输送线的应用,让得力文具实现多个货号共线生产,避免了专用机使用周期短、投资回收期长等问题,与传统的注塑加工方式相比,该生产线柔性度和自动化程度高,作业人员减少50%,产品生产周期压缩50%,不良率降低60%。

  在碱性电池行业,中银电池原本明亮嘈杂的车间,如今仅有设备本身的零星微光,伴随着轻微的声响,一节节碱性电池鱼跃而出。这里没有工人,一般不开灯,但每条生产线每分钟能生产500节碱性电池,生产速度比原来提高了25%。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已有7993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项目8815个,逐步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而越来越多的规下企业也已意识到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重要性,开始加入智能制造的改革“大军”。

  智能制造由“点”及“面”

  当你仍在惊叹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带来的巨大变化时,借助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已逐渐从生产制造的数字化,向设计研发、物流仓储、营销管理等全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在北仑,一场工业互联网掀起的“智”造风暴正“席卷”传统的模具生产企业。通过一块平板电脑、一套Neural-MOS工业操作系统、一块中控屏,企业管理人员就可以对生产进度、生产异常进行实时追踪,明确生产责任、生产进度……“尽管我们改造完成不到两个月,还处于磨合阶段,但企业生产效率已经至少提升了10%。”宁波臻至模具有限公司技术副总周金容坦言。

  在宁波恒奇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让该企业的生产、管理做到了极致。通过数字化系统,恒奇不但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透明化、有序化、数字化管理,更与供应链上下游实现了数据共享,供应商可以共享企业排产信息,客户可以随时查看生产进程,串联起上下游企业的“生态圈”。据该公司总经理沃海杰介绍,该系统上线半年内,企业生产模具从原先的320套猛增到了618套。在员工和设备数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去年,该企业交付的模具更是高达1200套,彻底完成了产能的飞跃。

  随着5G的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的模式正展现着无穷的爆发力。在爱柯迪,“5G+工业互联网”已能够直接跟前端7个工厂87个车间、2300台设备同时交互与控制,通过5G信号,在云端精准控制,满足不同车间个性化应用场景的需求。以往人工一个小时的工作量,在这个智慧工厂约15分钟就可以完成。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在鄞州,“5G+工业互联网”将开启雅戈尔智能制造的新模式。待明年云南瑞丽工厂投用后,该企业的三大生产基地将实现可展示、可预测、自适应,生产效率至少提升25%;在北仑,海天已于今年6月完成5G项目签约,力争今年10月打造5G+AR线上虚拟工厂、产品质检等场景,实现AI智能预警及维护……截至目前,宁波已有68个项目进入年度试点项目计划库,开启“5G+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智能制造将迎来全新的发展。

  智能制造正当其时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产业变革的加速融合,现在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可以说正当其时。”宁波海天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方杰坦言,不光是“5G+工业互联网”日渐成熟,随着机床存储空间的明显提升,机床目前可加载的软件种类也变得更为多样,丰富的软件不仅能控制机床完成更为复杂的指令,实现更为繁复的操作,企业也能实现更为精细化的管理。

  与此同时,国内软件及硬件(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价格的下浮,也为企业实现智能制造铺平了道路。宁波博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与信息中心总监李红松告诉记者,与10年前相比,现在市面上的工业机器人功能更加完善,其价格也已下降三分之一左右。以六轴机器人为例,现在裸机价仅是原先的一半。

  而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深入推进,国内工程服务公司通过不断实践操作,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既能开发工业软件和互联网应用系统,又熟悉细分行业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研发、制造、集成的工程服务公司已越来越多。

  今年3月,宁波在2017年“三年大改造”的基础上,启动新一轮智能化大改造三年行动。按照计划,我市将组织开展“百场千企”数字化赋能对接系列活动,强化平台服务推动和标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模具、家电、轴承、汽配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标杆,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智能制造应用新模式。

  “机遇无时不在,就看我们是否善于判断,能否抓住并利用。反应敏捷,就能掌握先机、步步领先;反应迟钝,就会错失良机,步步落后。”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是企业抢抓变革机遇,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最为合适的时期。

  可爱的创业者,如果你或你的朋友的项目希望被云涌报道,请狠戳【这里】

云涌手机微页面

宣传合作请戳

园区宣传套餐 | 企业宣传套餐

云涌 创新创业媒体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