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影像记录浙东名人故居,浙江万里学院政务新媒体团队暑期实践行
2024-09-09 17:18: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通讯员 顾涔 

  “作为一名大四准毕业生,参与这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非凡。我主要负责摄像和视频编辑工作。期望在剩余不多的大学时光里,能创作出更多有意义的作品,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 浙江万里学院政务新媒体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张立康感慨道。

  7月1日至10日,浙江万里学院“盛名甬人 寻故访居”政务新媒体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先后前往蒋梦麟故居、周尧故居以及周尧昆虫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通过纪录片拍摄,讲好名人故事。

实践队合影

  故居来了一群拍纪录片的大学生

  “故居依河而建,故居原为三进大院,并有前后院落。现在的故居还存最后一进,为横五间高平屋,门窗雕镂非常精致,基本保留了当时的风貌。”在蒋梦麟故居,余姚市东海城市文化研究院院长华建新老师向实践队介绍故居概况。在华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故居各个展厅,感受着蒋梦麟的家族文化、了解故居的基本情况、建筑风格和保护情况,大家仔细聆听教育家蒋梦麟的故事,为讲好名人故事打下基础。

实践队听讲解

  在参观完蒋梦麟故居后,13位实践队成员分工明确,迅速拿出摄像机、架起稳定器、备好三脚架,为纪录片、快闪等视频作品做足准备。大家把访谈场地搭建在了蒋梦麟故居的正厅,同时也把政务新媒体课堂“搬”进了故居。

  “蒋梦麟先生在故居生活了多少年?”“蒋梦麟先生最初的教育启蒙在这里,这里对于他未来教育理念的形成有什么样的影响?”……实践队成员对华老师的访谈围绕蒋梦先生的儿时生活环境、受教育经历、最初价值观的塑造等方面展开,沉浸式地感受蒋梦麟这位教育家的成长经历。

  “我们将对拍摄素材进行整理,制作纪录片,讲述蒋梦麟在故居的成长经历,展现蒋梦麟在家乡接受的优秀文化教育和黄家埠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浙江万里学院政务新媒体实践队成员范淑敏说。

  “在此次探访蒋梦麟故居的过程中,让我记忆最深的事迹是蒋梦麟先生三次上任北大校长。从他的代表作品、故居构造,到教育领域的贡献成就,我对蒋梦麟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会把学到得知识运用于调研报告的撰写中,让报告更为生动详实。”实践队成员王晶说道。

  用专业技能保护名人故居文化遗产

  走过山间小路,实践队来到了周尧故居,按照先前的分工,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行动起来,有的拍摄空镜、有的拍摄展板、有的操控航拍……

  “周尧故居位于上周村的菫溪旁边。上世纪50年代的一场大水,导致菫溪暴涨,周家临溪的两间老房子被洪水冲毁,后来就只剩下并排两间两层式的木结构老房子,房中一直无人居住,杂乱地放了一些家具、农具。老房子不仅残破,房屋主体也已倾斜。”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退休干部周海云老师向实践队成员讲述着故居过去的故事。

张晓光老师指导拍摄

  故居里收藏的周尧绘制的小麦吸浆虫图纸,为新中国农业治虫史写下了光彩的一页。当看到这样珍贵的资料,实践队带队老师张晓光立刻拿起相机,跟同学们讲道:“要突出一个人物在这个领域内的贡献,就要大量用特写镜头,要让受众清晰地了解他的贡献,可以从图纸摇动到周尧先生的雕像,这样就有了人物关系和意境镜头。”大家纷纷拿起相机,尝试拍摄,张晓光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确保实践队成员学有所得,并能在实践中充分得以运用。

  实践队还来到周尧昆虫博物馆,在科学普及中领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谛。“周尧,这位矗立在中国昆虫学界巅峰的巨人,镌刻下后世学子仰望的丰碑。他的精神遗产犹如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指引着后来者在探索的征途上勇往直前,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实践队成员林奕汝说道。

  塘溪镇团委书记陈霞表示:“在实践活动期间,拍摄周尧故居纪录片这支实践队的同学们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充分展现新时代新青年的风采。同学们深入塘溪镇上周村周尧故居进行调研,实地了解故居现状,多次与村民面对面沟通,实践项目也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

  广泛传播彰显实践成效

  自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团队紧锣密鼓地筹备各项工作,制定了详尽的实践计划。“该团队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活动筹备之初,他们就紧抓城市文化脉搏,精心制定详尽计划,确保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走访,而是一场深度挖掘与传承地方文化的使命之旅。”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戎巧露表示。

  实地考察结束后,实践队成员发挥专业所学及个人所长,充分利用调研所得,通过素材搜集、访谈整理、脚本撰写、视频剪辑等手段,分别制作两部故居纪录片并撰写调研报告。该团队的实践活动备受关注,截至目前,实践活动已被中国教育在线、凤凰新闻、中国蓝新闻、大学生云报、甬派、姚界、鄞响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报道,累计阅读量超100万。

  “这个实践好有意思。”“没想到宁波还有这么一个故居,有空去逛逛!”“一个故居竟然藏着这么多幕后故事!”……实践团队制作的纪录片一经发出,就收获了来自网友的好评。

  “浙江万里学院政务新媒体实践队师生,在炎热的夏天,访谈蒋氏故居老人,仔细察看蒋氏家庙存世古迹,与当地文化人士对话,后期精心制作了纪录片,讲好蒋梦麟先生的故事,赋能名人古迹的保护,为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该团队最终作品质量高,传播影响大,可喜可贺!”余姚市东海城市文化研究院院长华建新表示。

  “实践团队在探访过程中,不仅注重素材的收集和纪录片的制作,更将政务新媒体课堂搬到了故居现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实践团队所展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风貌,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展现了万里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马嘉说道。

  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志强认为,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根据新媒体平台的调性,综合运用新闻传播专业技能,制作思想深刻、形式活泼的作品,体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情怀和风采。这种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创新思维驱动文化传播的尝试,是新时代青年学子应有的担当与作为。他希望团队成员能继续践行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勇于探索,不断精进专业技能,拓宽文化视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为文化传承与传播做出更大贡献。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该团队旨在通过影像的力量,以纪录片深入挖掘和展示故居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在挖掘本土名人文化精髓,为乡村振兴赋能,同时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的作用。从蒋梦麟故居到周尧故居,再到周尧昆虫博物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深入,每一个细节都捕捉得精准而生动。实践团队用专业的视角和独特的创意,将名人的故事娓娓道来,让历史在镜头下重焕新生,从而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珍视浙东名人故居的文化遗产,在感受传统韵味的同时,领略到浙东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

编辑: 陈慧慧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影像记录浙东名人故居,浙江万里学院政务新媒体团队暑期实践行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4-09-09 17:18:00

  中国宁波网通讯员 顾涔 

  “作为一名大四准毕业生,参与这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非凡。我主要负责摄像和视频编辑工作。期望在剩余不多的大学时光里,能创作出更多有意义的作品,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 浙江万里学院政务新媒体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张立康感慨道。

  7月1日至10日,浙江万里学院“盛名甬人 寻故访居”政务新媒体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先后前往蒋梦麟故居、周尧故居以及周尧昆虫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通过纪录片拍摄,讲好名人故事。

实践队合影

  故居来了一群拍纪录片的大学生

  “故居依河而建,故居原为三进大院,并有前后院落。现在的故居还存最后一进,为横五间高平屋,门窗雕镂非常精致,基本保留了当时的风貌。”在蒋梦麟故居,余姚市东海城市文化研究院院长华建新老师向实践队介绍故居概况。在华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故居各个展厅,感受着蒋梦麟的家族文化、了解故居的基本情况、建筑风格和保护情况,大家仔细聆听教育家蒋梦麟的故事,为讲好名人故事打下基础。

实践队听讲解

  在参观完蒋梦麟故居后,13位实践队成员分工明确,迅速拿出摄像机、架起稳定器、备好三脚架,为纪录片、快闪等视频作品做足准备。大家把访谈场地搭建在了蒋梦麟故居的正厅,同时也把政务新媒体课堂“搬”进了故居。

  “蒋梦麟先生在故居生活了多少年?”“蒋梦麟先生最初的教育启蒙在这里,这里对于他未来教育理念的形成有什么样的影响?”……实践队成员对华老师的访谈围绕蒋梦先生的儿时生活环境、受教育经历、最初价值观的塑造等方面展开,沉浸式地感受蒋梦麟这位教育家的成长经历。

  “我们将对拍摄素材进行整理,制作纪录片,讲述蒋梦麟在故居的成长经历,展现蒋梦麟在家乡接受的优秀文化教育和黄家埠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浙江万里学院政务新媒体实践队成员范淑敏说。

  “在此次探访蒋梦麟故居的过程中,让我记忆最深的事迹是蒋梦麟先生三次上任北大校长。从他的代表作品、故居构造,到教育领域的贡献成就,我对蒋梦麟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会把学到得知识运用于调研报告的撰写中,让报告更为生动详实。”实践队成员王晶说道。

  用专业技能保护名人故居文化遗产

  走过山间小路,实践队来到了周尧故居,按照先前的分工,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行动起来,有的拍摄空镜、有的拍摄展板、有的操控航拍……

  “周尧故居位于上周村的菫溪旁边。上世纪50年代的一场大水,导致菫溪暴涨,周家临溪的两间老房子被洪水冲毁,后来就只剩下并排两间两层式的木结构老房子,房中一直无人居住,杂乱地放了一些家具、农具。老房子不仅残破,房屋主体也已倾斜。”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退休干部周海云老师向实践队成员讲述着故居过去的故事。

张晓光老师指导拍摄

  故居里收藏的周尧绘制的小麦吸浆虫图纸,为新中国农业治虫史写下了光彩的一页。当看到这样珍贵的资料,实践队带队老师张晓光立刻拿起相机,跟同学们讲道:“要突出一个人物在这个领域内的贡献,就要大量用特写镜头,要让受众清晰地了解他的贡献,可以从图纸摇动到周尧先生的雕像,这样就有了人物关系和意境镜头。”大家纷纷拿起相机,尝试拍摄,张晓光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确保实践队成员学有所得,并能在实践中充分得以运用。

  实践队还来到周尧昆虫博物馆,在科学普及中领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谛。“周尧,这位矗立在中国昆虫学界巅峰的巨人,镌刻下后世学子仰望的丰碑。他的精神遗产犹如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指引着后来者在探索的征途上勇往直前,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实践队成员林奕汝说道。

  塘溪镇团委书记陈霞表示:“在实践活动期间,拍摄周尧故居纪录片这支实践队的同学们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充分展现新时代新青年的风采。同学们深入塘溪镇上周村周尧故居进行调研,实地了解故居现状,多次与村民面对面沟通,实践项目也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

  广泛传播彰显实践成效

  自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团队紧锣密鼓地筹备各项工作,制定了详尽的实践计划。“该团队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活动筹备之初,他们就紧抓城市文化脉搏,精心制定详尽计划,确保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走访,而是一场深度挖掘与传承地方文化的使命之旅。”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戎巧露表示。

  实地考察结束后,实践队成员发挥专业所学及个人所长,充分利用调研所得,通过素材搜集、访谈整理、脚本撰写、视频剪辑等手段,分别制作两部故居纪录片并撰写调研报告。该团队的实践活动备受关注,截至目前,实践活动已被中国教育在线、凤凰新闻、中国蓝新闻、大学生云报、甬派、姚界、鄞响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报道,累计阅读量超100万。

  “这个实践好有意思。”“没想到宁波还有这么一个故居,有空去逛逛!”“一个故居竟然藏着这么多幕后故事!”……实践团队制作的纪录片一经发出,就收获了来自网友的好评。

  “浙江万里学院政务新媒体实践队师生,在炎热的夏天,访谈蒋氏故居老人,仔细察看蒋氏家庙存世古迹,与当地文化人士对话,后期精心制作了纪录片,讲好蒋梦麟先生的故事,赋能名人古迹的保护,为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该团队最终作品质量高,传播影响大,可喜可贺!”余姚市东海城市文化研究院院长华建新表示。

  “实践团队在探访过程中,不仅注重素材的收集和纪录片的制作,更将政务新媒体课堂搬到了故居现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实践团队所展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风貌,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展现了万里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马嘉说道。

  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志强认为,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根据新媒体平台的调性,综合运用新闻传播专业技能,制作思想深刻、形式活泼的作品,体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情怀和风采。这种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创新思维驱动文化传播的尝试,是新时代青年学子应有的担当与作为。他希望团队成员能继续践行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勇于探索,不断精进专业技能,拓宽文化视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为文化传承与传播做出更大贡献。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该团队旨在通过影像的力量,以纪录片深入挖掘和展示故居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在挖掘本土名人文化精髓,为乡村振兴赋能,同时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的作用。从蒋梦麟故居到周尧故居,再到周尧昆虫博物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深入,每一个细节都捕捉得精准而生动。实践团队用专业的视角和独特的创意,将名人的故事娓娓道来,让历史在镜头下重焕新生,从而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珍视浙东名人故居的文化遗产,在感受传统韵味的同时,领略到浙东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

编辑: 陈慧慧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