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十强】专访之十七:专注“机械手”,进军“数字化无人车间” 植根机器人细分领域的沃特美逊从宁波本土迈向国际

2018-05-21 10:05 来源:甬股交

  智能机器人,当今最热门的行业之一。从这个行业挖下去,无数的企业正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有做销售代理的,有组装的,有研发的,有生产成套的……宁波沃特美逊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机器人企业,研发、生产机器人中的“桁架工业机器人”,又称“机械手”。如此细分的领域,沃特美逊植根六年,让“土产品”变成了“国际水准”,产能正在不断翻番之中。

  本土“夫妻档”热追机器人行业

  刘宇和戴妤红,七年前,这对“创业夫妻”决心“升级”。这之前,夫妻俩在镇海本地有着一家小型的工业加工厂,配置了一些传统机床,接一些企业的订单,雇上二三十个工人,赚点辛苦费,一年下来也能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那个生产模式非常传统,嘈杂、满是油污的车间,工人们在机床上辛苦干活,赚的钱也很少,虽然日子还过得去,但由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小作坊式的企业也接不了大公司的单子,我深感虽然当时日子还能过,但不是长久之计,这是早晚要被淘汰的,看不到前景,看不到更广阔的市场,与其等将来市场来教训我,不如我自己及早转型。”刘宇说。

  其实在机械领域打拼了这么多年,虽然站在一个低端的层面,但刘宇一直注重自我学习,他对机器人行业早就有了兴趣。这个念头让刘宇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要从传统的机械加工行业转到机器人领域谈何容易?但是因为年轻,因为一腔说干就干的勇气,刘宇说服家人,把全部身家都投入到这个领域,决定大干一场。

  戴妤红一直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丈夫的决定她无条件支持,但前期注册、研发资金从哪里来,她去银行贷款,去找人借,去变卖一些资产……面对新的事业挑战,夫妻俩开始埋头学习。“我们不是什么科学家,也不是海归博士,只能现学现卖,一开始非常艰难,不懂的及时查,及时学,就这样,我们的研发慢慢起步了。”戴妤红说。

  高薪招研发团队,专注机器人细分领域

  由于“土”,刘宇夫妻俩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优势是他们接地气,熟悉当前市场上的需要,知道自己处于低端,那么上一级的高端在哪里,他们能看得到,十多年来在机械行业的打拼,让他们非常明白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目前市场上的客户,不可能要求那种全能机器人,他们的条件和需求,只是让机器人替代某一工种的工人,我们一开始就定位清晰,机器人分很多类型,我们根据自己的优势,就专门生产负责上下料、抓取的机械手,也就是桁架工业机器人。”刘宇介绍说。

  当然,沃特美逊一开始也有劣势,就是研发团队还没有到位。于是,刘宇高薪招聘研发人员,“那个时候普通企业工人才2000元一个月,我们招研发人员,是一万元月薪,当然后来我们提得更高了。”戴妤红说。夫妻俩始终相信,这些优秀的人才值得企业好好珍惜和对待。如今沃特美逊已经拥有一支由60位专业人士组成的研发团队,成员皆是国内外高校人才以及行业的顶尖人才,具有一定的创新研发能力,其研发的项目已达到国际水平,他们掌握了长距离导轨、横梁拼接技术,最大产品负载1000kg,拥有60多项专利。

  自2012年以来,这支团队在刘宇的带领下,自始至终专注于两轴无心磨机械手的研发,这一研发就是一两年,2014-2015年开始研发数控车床桁架机械手,2016年向大型桁架机械手转型。几年就只深根“机械手”这一细分领域,应该是沃特美逊成功的秘诀之一。

  “我们2013年时,通过一家一家上门营销的方式,接到了江苏一家客户的单子,订了两台‘机械手’,可是到使用的时候,客户开始‘刁难’我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客户要24小时让机器人工作,我们当时的机器人不能符合要求,比如客户要求的稳定度,精准度,我们的机器人也达不到要求……”戴妤红难忘第一笔订单遇到的各种“窘迫”。但是客户帮助了沃特美逊成长,夫妻俩咬咬牙,重新对产品进行研发和设计,让产品一定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如今,他们感谢客户的“问题”,沃特美逊这么多年,专做机械手,专研机械手,如今拿出的各种型号机械手早已达到一流技术水准,并在2017年得到浙江省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得到宁波国家高新区2017年第一批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

  5年的深厚积淀,使沃特美逊对生产桁架机械手方面,有着独到且专业的研究,目前沃特美逊还经营有高端精密滚齿型机械手、多联桁架机械手、高速专用双Z轴机械手和大型龙门机械手等多系列产品。

  从“制造”到“智造”,整装待发进军“无人车间”

  对于未来,刘宇和戴纾红有着美好的构想。他们说,未来的智能工厂,不是使用一台机器人两台机器人这么简单,应该会是CRM+ERP+PLM+MES+终端自动化,就是加工自动化、上下料自动化、检测自动化、物流自动化、包装自动化等,一系列流程的全套自动化,而且还能实现等数据流的打通,全车间只需要一个工人在房间里进行后台操作即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车间、智能制造。

  整整六年,沃特美逊只是完成了“上下料自动化”这一过程,沃特美逊的机器人,从一开始需要工人学习操作和管理,到后来几乎不用学习,机器人能直接上岗,这是沃特美逊不断升级技术的结果。但单一的升级和智能化是远远不够实现理想的。其实从2017年起,沃特美逊就开始研发第七轴行走轴模块,今年开始,他们瞄准无人工厂整体技术方案开发,为了更远大的目标又一次启航。

  当然,面对智能自动化趋势及国内市场激烈的竞争力,刘宇、戴妤红很冷静,“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我们用机器人自动化代替;人工流动性强,水平参差不齐,我们用机器人自动化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等,我们都可以用机器人来完成人工不愿意或者不值得做的工作。而我们的优势是不仅仅解决上述工业自动化的基本问题,将来我们更能为制造企业提供一整套数字化车间的整体解决方案。”

  戴妤红说,“国内企业机器人渗透率还不高,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目前更多处于尝试阶段。然而,我们看好这个市场前景,随着人工成本不断增长,一旦企业尝到机器人自动化带来的甜头后,便会得到迅猛推广。再加上产业的规模效应,机器人会变得更加亲民,我们目前的产品实现标准化、模块化,在不久的将来发挥规模和灵活两大优势。”从三年前的只能一年销售300万元开始,到如今年产值已经3000万元,公司将优化客户结构,争取融入大型企业的全球产业链;继续采用积极的进取式的市场营销战略专注于市场开拓,形成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对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而下一步目标是三年内过亿元,沃特美逊已经落地成长,销售正成几何式翻番增长。销售上,长三角地区的“机械手”市场几乎为沃特美逊合作伙伴,美的、拓谱、海天、朗迪……沃特美逊的客户也都是国内叫得响的大企业,市场口碑已经形成。

  目前已有6000平米的生产场地,但刘宇觉得这还不够,产能还要扩充,人员还要招聘,所以,沃特美逊这次决定不再“单打独干”,想走融资之路,让更多有眼光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到这场机器与人共舞的行业里来!

责任编辑:朱慧慧

分享到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90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1]0053-008号

浙ICP备1104008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677号

【寻找十强】专访之十七:专注“机械手”,进军“数字化无人车间” 植根机器人细分领域的沃特美逊从宁波本土迈向国际

甬股交 责任编辑:朱慧慧 2018/05/21

  智能机器人,当今最热门的行业之一。从这个行业挖下去,无数的企业正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有做销售代理的,有组装的,有研发的,有生产成套的……宁波沃特美逊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机器人企业,研发、生产机器人中的“桁架工业机器人”,又称“机械手”。如此细分的领域,沃特美逊植根六年,让“土产品”变成了“国际水准”,产能正在不断翻番之中。

  本土“夫妻档”热追机器人行业

  刘宇和戴妤红,七年前,这对“创业夫妻”决心“升级”。这之前,夫妻俩在镇海本地有着一家小型的工业加工厂,配置了一些传统机床,接一些企业的订单,雇上二三十个工人,赚点辛苦费,一年下来也能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那个生产模式非常传统,嘈杂、满是油污的车间,工人们在机床上辛苦干活,赚的钱也很少,虽然日子还过得去,但由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小作坊式的企业也接不了大公司的单子,我深感虽然当时日子还能过,但不是长久之计,这是早晚要被淘汰的,看不到前景,看不到更广阔的市场,与其等将来市场来教训我,不如我自己及早转型。”刘宇说。

  其实在机械领域打拼了这么多年,虽然站在一个低端的层面,但刘宇一直注重自我学习,他对机器人行业早就有了兴趣。这个念头让刘宇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要从传统的机械加工行业转到机器人领域谈何容易?但是因为年轻,因为一腔说干就干的勇气,刘宇说服家人,把全部身家都投入到这个领域,决定大干一场。

  戴妤红一直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丈夫的决定她无条件支持,但前期注册、研发资金从哪里来,她去银行贷款,去找人借,去变卖一些资产……面对新的事业挑战,夫妻俩开始埋头学习。“我们不是什么科学家,也不是海归博士,只能现学现卖,一开始非常艰难,不懂的及时查,及时学,就这样,我们的研发慢慢起步了。”戴妤红说。

  高薪招研发团队,专注机器人细分领域

  由于“土”,刘宇夫妻俩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优势是他们接地气,熟悉当前市场上的需要,知道自己处于低端,那么上一级的高端在哪里,他们能看得到,十多年来在机械行业的打拼,让他们非常明白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目前市场上的客户,不可能要求那种全能机器人,他们的条件和需求,只是让机器人替代某一工种的工人,我们一开始就定位清晰,机器人分很多类型,我们根据自己的优势,就专门生产负责上下料、抓取的机械手,也就是桁架工业机器人。”刘宇介绍说。

  当然,沃特美逊一开始也有劣势,就是研发团队还没有到位。于是,刘宇高薪招聘研发人员,“那个时候普通企业工人才2000元一个月,我们招研发人员,是一万元月薪,当然后来我们提得更高了。”戴妤红说。夫妻俩始终相信,这些优秀的人才值得企业好好珍惜和对待。如今沃特美逊已经拥有一支由60位专业人士组成的研发团队,成员皆是国内外高校人才以及行业的顶尖人才,具有一定的创新研发能力,其研发的项目已达到国际水平,他们掌握了长距离导轨、横梁拼接技术,最大产品负载1000kg,拥有60多项专利。

  自2012年以来,这支团队在刘宇的带领下,自始至终专注于两轴无心磨机械手的研发,这一研发就是一两年,2014-2015年开始研发数控车床桁架机械手,2016年向大型桁架机械手转型。几年就只深根“机械手”这一细分领域,应该是沃特美逊成功的秘诀之一。

  “我们2013年时,通过一家一家上门营销的方式,接到了江苏一家客户的单子,订了两台‘机械手’,可是到使用的时候,客户开始‘刁难’我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客户要24小时让机器人工作,我们当时的机器人不能符合要求,比如客户要求的稳定度,精准度,我们的机器人也达不到要求……”戴妤红难忘第一笔订单遇到的各种“窘迫”。但是客户帮助了沃特美逊成长,夫妻俩咬咬牙,重新对产品进行研发和设计,让产品一定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如今,他们感谢客户的“问题”,沃特美逊这么多年,专做机械手,专研机械手,如今拿出的各种型号机械手早已达到一流技术水准,并在2017年得到浙江省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得到宁波国家高新区2017年第一批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

  5年的深厚积淀,使沃特美逊对生产桁架机械手方面,有着独到且专业的研究,目前沃特美逊还经营有高端精密滚齿型机械手、多联桁架机械手、高速专用双Z轴机械手和大型龙门机械手等多系列产品。

  从“制造”到“智造”,整装待发进军“无人车间”

  对于未来,刘宇和戴纾红有着美好的构想。他们说,未来的智能工厂,不是使用一台机器人两台机器人这么简单,应该会是CRM+ERP+PLM+MES+终端自动化,就是加工自动化、上下料自动化、检测自动化、物流自动化、包装自动化等,一系列流程的全套自动化,而且还能实现等数据流的打通,全车间只需要一个工人在房间里进行后台操作即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车间、智能制造。

  整整六年,沃特美逊只是完成了“上下料自动化”这一过程,沃特美逊的机器人,从一开始需要工人学习操作和管理,到后来几乎不用学习,机器人能直接上岗,这是沃特美逊不断升级技术的结果。但单一的升级和智能化是远远不够实现理想的。其实从2017年起,沃特美逊就开始研发第七轴行走轴模块,今年开始,他们瞄准无人工厂整体技术方案开发,为了更远大的目标又一次启航。

  当然,面对智能自动化趋势及国内市场激烈的竞争力,刘宇、戴妤红很冷静,“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我们用机器人自动化代替;人工流动性强,水平参差不齐,我们用机器人自动化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等,我们都可以用机器人来完成人工不愿意或者不值得做的工作。而我们的优势是不仅仅解决上述工业自动化的基本问题,将来我们更能为制造企业提供一整套数字化车间的整体解决方案。”

  戴妤红说,“国内企业机器人渗透率还不高,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目前更多处于尝试阶段。然而,我们看好这个市场前景,随着人工成本不断增长,一旦企业尝到机器人自动化带来的甜头后,便会得到迅猛推广。再加上产业的规模效应,机器人会变得更加亲民,我们目前的产品实现标准化、模块化,在不久的将来发挥规模和灵活两大优势。”从三年前的只能一年销售300万元开始,到如今年产值已经3000万元,公司将优化客户结构,争取融入大型企业的全球产业链;继续采用积极的进取式的市场营销战略专注于市场开拓,形成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对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而下一步目标是三年内过亿元,沃特美逊已经落地成长,销售正成几何式翻番增长。销售上,长三角地区的“机械手”市场几乎为沃特美逊合作伙伴,美的、拓谱、海天、朗迪……沃特美逊的客户也都是国内叫得响的大企业,市场口碑已经形成。

  目前已有6000平米的生产场地,但刘宇觉得这还不够,产能还要扩充,人员还要招聘,所以,沃特美逊这次决定不再“单打独干”,想走融资之路,让更多有眼光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到这场机器与人共舞的行业里来!

  可爱的创业者,如果你或你的朋友的项目希望被云涌报道,请狠戳【这里】

云涌手机微页面

宣传合作请戳

园区宣传套餐 | 企业宣传套餐

云涌 创新创业媒体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