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双循环枢纽城 宁波如何“向内发力”

2020-10-30 09:05 来源:中国宁波网

直播带货风起云涌。(徐展新 摄)

  日前,市委市政府召开宁波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座谈会。会议提出,宁波要切实把握战略机遇,积极争当示范引领,努力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其中,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也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内生动力,需要“牢牢扭住”。

  持续“向内发力”,意味着要丰富优质供给,抢占“微笑曲线”两端;意味着要活跃消费市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刚刚实现前三季度GDP增长“扭负为正”、正在全力冲刺“四季赢”的宁波而言,这是一道必须答对且答好的发展命题。

  -锚定新目标,宁波长短板并存

  锚定“向内发力”打造双循环“枢纽城”的目标,宁波有不少优势。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大型经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逐渐转向以内需驱动为主。从国内发展来看,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巨大购买力,将成为风雨洗礼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可靠保障和有力引擎。

  而宁波处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长三角金南翼,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完备的物流体系、庞大的消费人口,有条件、有能力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前三季度,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62.3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相较上半年收窄两个百分点、且增速高于全省均值,供销两端“比翼齐飞”,给予市场主体和老百姓更强烈的复苏向好的信心。

  形势向好,但绝没有到掉以轻心的时候。在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看来,当前的宁波正处于至关重要的窗口期,“科技创新、产业变革、国际形势变幻的速度越来越快,选对了路子,就能一飞冲天;选错了路子,就会步步滞后。”

  王德禄列举了研究所统计的几个数据——去年,宁波新增常住人口约34万人,排在杭州、深圳、广州之后,高居全国第4位;民营企业从业人数占比全国第7位;人均快递业务量全国第12位。再往后看,全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全国第20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国第21位,知名视频平台播放量全国第40位。以经济体量的位次作为标尺,长板和短板一目了然。

  10月27日召开的“十四五”恳谈会上,不少“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坦陈了对宁波当前发展态势的看法。互联网基础较薄弱、科技创新氛围有待提升、年轻人才数量不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还要加快……句句皆诤言,切准了宁波扩大内需工作各个环节的“痛点”。

  只有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才能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这条路,宁波该怎么走?行业专家、企业家、政府部门负责人给出的思路,是在生产端整合创新、消费端下沉升级的进程中寻找答案。

智能工厂“强供给”。(徐展新摄)

  -“众人拾柴”丰富优质供给

  回想疫情发生后的那几个月,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剑峰的第一反应是“打满全场”。“起初是国内疫情暴发,随后欧美和日本市场也因此受到影响,一度连续数月没有产生任何销售额。还好,我们挺过来了,而且在下半年实现快速增长。”王剑峰认为,均胜“逆袭”的秘诀,是积极顺应智能制造变革趋势、坚持不懈投入科研。

  今年上半年,均胜研发投入达17亿元,并未因疫情减缓脚步。在汽车电子、车联网等领域,均胜的研发水准已经能和德国、日本掰掰手腕。

  但王剑峰并不满足于此。他期盼着均胜和其他类型企业一起,抓住危机下强链补链的绝佳机遇,进一步提升宁波汽车产业的集群效应,将积累的优势转化为胜势,实现产业链的现代化。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供给对国内需求适配性的关键着力点。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需要单点的爆发,更需要“点、线、面”结合,培育“企业—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全链条。

  “1、150、1500、10000。”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伟平说出的四个数字,分别代表吉利和身后的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串珠成链,才能撑起快速增长的汽车产能,撑起目标万亿级的汽车产业。”

  延伸纵向链条之余,吉利也关注着横向合作。李伟平表示,吉利正谋划联合上游供应商和科研院所,成立国际零部件汽车工业研发协同创新孵化园、建设高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园,让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上游协同下游、“龙头”也要带动“中小”。宁波大学会计金融发展中心主任邱妘告诉记者,2019年底,宁波80家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35%,营业收入增速高达18.81%,体现良好的成长性和投资价值,“但头部效应明显,存在两极分化。”

  激智科技董事长张彦为此疾呼,希望更多大企业参与创建创新服务综合体,以此帮助中小企业挺过难关,催生更多细分领域的“小巨人”和“单打冠军”。

  记者了解到,到2025年,全市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将增加至100家,有望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此外,宁波还会重点打造炼化一体化与化工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伺服电机及数控机床等一批标志性产业链,打造20个功能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集约高效、特色错位竞争的开发区(园区)。

  “众人拾柴”后,优质供给的火焰才能燃烧不息。

  -新消费“乘云而进”

  疫情催生了一系列新兴产业,“直播”的爆发式增长令人瞩目。但王德禄敏锐地察觉到,“宁波制造业之强,众人皆知。但就是这么一个有很多‘好货’的地方,却没有成为‘直播带货’的集聚地。从视频播放量、网红打卡地数量、直播带货额度这些关键数据去看,宁波甚至只能排到‘三线’。”

  怎么完成从“有货”到“能带货”的转身?

  第一条路径,是调整经营理念。疫情影响下,创立40余年的雅戈尔也很难扛住门店大面积关门、销售业绩几乎归零的重压,“半逼迫半主动”地走上了新路子。今年2月,董事长李如成在朋友圈发文“邯郸学步”尝试带货;4月,副董事长李寒穷出现在旗舰店直播间,为雅戈尔职场正装系列“吆喝”。

  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后,雅戈尔一扭颓势。今年9月,企业内销业绩已与去年同期持平,10月增幅预计达7%。如今的李如成,可以信心满满地擘画未来:“下一个五年,要把雅戈尔打造成世界级的时尚品牌!”

  不仅是雅戈尔,太平鸟、博洋、旦可韵等知名服装企业也纷纷试水直播带货。前不久举办的宁波时尚节出现了多场云展销、云沙龙、云对接。宁波市跨境电商直播研究中心、宁波国际直播人才精英库运营中心等一批直播产业载体近期签约揭牌,宁波高校首个直播学院正式创立。疫情期间的“无奈之举”,已逐渐演变成企业对接消费者、开拓市场的“常规武器”。

  第二条路径,是主动拥抱数字经济。

  今年5月,宁波与阿里巴巴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共建数字生活新服务体系,打造数字经济新生态。五个多月后,海曙区又与阿里巴巴(宁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计划在餐饮、商超、便利等20余个传统生活场景打造线下数智街区、数字MALL、数字社区,开辟线上品牌馆、老字号馆、非遗馆。

  “我们将在宁波数字制造、数字港航、数字贸易、数字商业、数字生活、数字城市等领域打造一批全国样板,努力做出新意,做出高水准、高质量。”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张勇作出的承诺,正逐步成为现实。

  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下阶段,宁波将继续“乘云而进”,制订相关行动方案,推进数字生活新服务在商贸领域的实践,加快推进“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网上市场”等建设,培育壮大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为宁波建设国际消费城市添加砝码。记者徐展新

责任编辑:陈慧慧

分享到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90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1]0053-008号

浙ICP备1104008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677号

打造双循环枢纽城 宁波如何“向内发力”

中国宁波网 责任编辑:陈慧慧 2020/10/30

直播带货风起云涌。(徐展新 摄)

  日前,市委市政府召开宁波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座谈会。会议提出,宁波要切实把握战略机遇,积极争当示范引领,努力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其中,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也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内生动力,需要“牢牢扭住”。

  持续“向内发力”,意味着要丰富优质供给,抢占“微笑曲线”两端;意味着要活跃消费市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刚刚实现前三季度GDP增长“扭负为正”、正在全力冲刺“四季赢”的宁波而言,这是一道必须答对且答好的发展命题。

  -锚定新目标,宁波长短板并存

  锚定“向内发力”打造双循环“枢纽城”的目标,宁波有不少优势。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大型经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逐渐转向以内需驱动为主。从国内发展来看,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巨大购买力,将成为风雨洗礼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可靠保障和有力引擎。

  而宁波处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长三角金南翼,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完备的物流体系、庞大的消费人口,有条件、有能力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前三季度,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62.3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相较上半年收窄两个百分点、且增速高于全省均值,供销两端“比翼齐飞”,给予市场主体和老百姓更强烈的复苏向好的信心。

  形势向好,但绝没有到掉以轻心的时候。在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看来,当前的宁波正处于至关重要的窗口期,“科技创新、产业变革、国际形势变幻的速度越来越快,选对了路子,就能一飞冲天;选错了路子,就会步步滞后。”

  王德禄列举了研究所统计的几个数据——去年,宁波新增常住人口约34万人,排在杭州、深圳、广州之后,高居全国第4位;民营企业从业人数占比全国第7位;人均快递业务量全国第12位。再往后看,全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全国第20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国第21位,知名视频平台播放量全国第40位。以经济体量的位次作为标尺,长板和短板一目了然。

  10月27日召开的“十四五”恳谈会上,不少“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坦陈了对宁波当前发展态势的看法。互联网基础较薄弱、科技创新氛围有待提升、年轻人才数量不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还要加快……句句皆诤言,切准了宁波扩大内需工作各个环节的“痛点”。

  只有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才能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这条路,宁波该怎么走?行业专家、企业家、政府部门负责人给出的思路,是在生产端整合创新、消费端下沉升级的进程中寻找答案。

智能工厂“强供给”。(徐展新摄)

  -“众人拾柴”丰富优质供给

  回想疫情发生后的那几个月,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剑峰的第一反应是“打满全场”。“起初是国内疫情暴发,随后欧美和日本市场也因此受到影响,一度连续数月没有产生任何销售额。还好,我们挺过来了,而且在下半年实现快速增长。”王剑峰认为,均胜“逆袭”的秘诀,是积极顺应智能制造变革趋势、坚持不懈投入科研。

  今年上半年,均胜研发投入达17亿元,并未因疫情减缓脚步。在汽车电子、车联网等领域,均胜的研发水准已经能和德国、日本掰掰手腕。

  但王剑峰并不满足于此。他期盼着均胜和其他类型企业一起,抓住危机下强链补链的绝佳机遇,进一步提升宁波汽车产业的集群效应,将积累的优势转化为胜势,实现产业链的现代化。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供给对国内需求适配性的关键着力点。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需要单点的爆发,更需要“点、线、面”结合,培育“企业—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全链条。

  “1、150、1500、10000。”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伟平说出的四个数字,分别代表吉利和身后的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串珠成链,才能撑起快速增长的汽车产能,撑起目标万亿级的汽车产业。”

  延伸纵向链条之余,吉利也关注着横向合作。李伟平表示,吉利正谋划联合上游供应商和科研院所,成立国际零部件汽车工业研发协同创新孵化园、建设高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园,让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上游协同下游、“龙头”也要带动“中小”。宁波大学会计金融发展中心主任邱妘告诉记者,2019年底,宁波80家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35%,营业收入增速高达18.81%,体现良好的成长性和投资价值,“但头部效应明显,存在两极分化。”

  激智科技董事长张彦为此疾呼,希望更多大企业参与创建创新服务综合体,以此帮助中小企业挺过难关,催生更多细分领域的“小巨人”和“单打冠军”。

  记者了解到,到2025年,全市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将增加至100家,有望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此外,宁波还会重点打造炼化一体化与化工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伺服电机及数控机床等一批标志性产业链,打造20个功能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集约高效、特色错位竞争的开发区(园区)。

  “众人拾柴”后,优质供给的火焰才能燃烧不息。

  -新消费“乘云而进”

  疫情催生了一系列新兴产业,“直播”的爆发式增长令人瞩目。但王德禄敏锐地察觉到,“宁波制造业之强,众人皆知。但就是这么一个有很多‘好货’的地方,却没有成为‘直播带货’的集聚地。从视频播放量、网红打卡地数量、直播带货额度这些关键数据去看,宁波甚至只能排到‘三线’。”

  怎么完成从“有货”到“能带货”的转身?

  第一条路径,是调整经营理念。疫情影响下,创立40余年的雅戈尔也很难扛住门店大面积关门、销售业绩几乎归零的重压,“半逼迫半主动”地走上了新路子。今年2月,董事长李如成在朋友圈发文“邯郸学步”尝试带货;4月,副董事长李寒穷出现在旗舰店直播间,为雅戈尔职场正装系列“吆喝”。

  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后,雅戈尔一扭颓势。今年9月,企业内销业绩已与去年同期持平,10月增幅预计达7%。如今的李如成,可以信心满满地擘画未来:“下一个五年,要把雅戈尔打造成世界级的时尚品牌!”

  不仅是雅戈尔,太平鸟、博洋、旦可韵等知名服装企业也纷纷试水直播带货。前不久举办的宁波时尚节出现了多场云展销、云沙龙、云对接。宁波市跨境电商直播研究中心、宁波国际直播人才精英库运营中心等一批直播产业载体近期签约揭牌,宁波高校首个直播学院正式创立。疫情期间的“无奈之举”,已逐渐演变成企业对接消费者、开拓市场的“常规武器”。

  第二条路径,是主动拥抱数字经济。

  今年5月,宁波与阿里巴巴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共建数字生活新服务体系,打造数字经济新生态。五个多月后,海曙区又与阿里巴巴(宁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计划在餐饮、商超、便利等20余个传统生活场景打造线下数智街区、数字MALL、数字社区,开辟线上品牌馆、老字号馆、非遗馆。

  “我们将在宁波数字制造、数字港航、数字贸易、数字商业、数字生活、数字城市等领域打造一批全国样板,努力做出新意,做出高水准、高质量。”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张勇作出的承诺,正逐步成为现实。

  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下阶段,宁波将继续“乘云而进”,制订相关行动方案,推进数字生活新服务在商贸领域的实践,加快推进“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网上市场”等建设,培育壮大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为宁波建设国际消费城市添加砝码。记者徐展新

  可爱的创业者,如果你或你的朋友的项目希望被云涌报道,请狠戳【这里】

云涌手机微页面

宣传合作请戳

园区宣传套餐 | 企业宣传套餐

云涌 创新创业媒体服务平台